势不两立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ì bù liǎng lì
基本解释两立:并存。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调和。
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一》:“楚强则秦弱,楚弱则秦强,此其势不两立。”
势不两立的典故
东汉末年,曹操率数十万大军进攻孙权和刘备。孙权召集大臣商讨对策,张昭等主张投降,而周瑜认为要联合刘备,利用曹军不能打持久战的特点抗击曹军。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,挥剑砍断案桌并发誓说要与曹操势不两立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势不两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论长说短 | 清·褚人获《坚瓠十集·卷堂文》:“算功课论长说短,欲诉无门。” |
杯酒释兵权 |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,加强中央集权统治,以高官厚禄为条件,解除将领们的兵权。 |
师心自是 |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见有闭门读书,师心自是,稠人广座,谬误差失者多矣。” |
亦复如是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:“刘琨善能招延,而拙于抚御,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,其逃散而去,亦复如此。所以卒无所建。” |
普天同庆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皇子诞育,普天同庆,臣无勋焉,百猥颁厚赉。” |
晓以大义 | 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第十四篇:“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,合欲晓以大义。” |
叫化子 |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四回:“管他有衣服没衣服,比要饭的叫化子总强点,就算那间厨房旁边的小房子,也怪暖和的,没有什么不可以的。” |
群龙无首 |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见群龙,无首,吉。” |
反老还童 | 清 翟灏《通俗编 识馀》:“《急就章》‘长乐无极老复丁’即《参同契》所云老翁复丁壮也,今变之曰反老还童。” |
东扶西倒 | 宋 杨万里《过南荡》诗:“笑杀槿篱能耐事,东扶西倒野酴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