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刑峻法的成语故事


严刑峻法

拼音yán xíng jùn fǎ

基本解释峻:严酷。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。

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后遭条狱之诏,吉扞拒大难,不避严刑峻法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严刑峻法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严刑峻法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倒果为因 民意《告非难民生主义者》:“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,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。”
反复无常 宋 陈亮《与范东叔龙图书》:“时事反复无常,天运所至,亦看人事对付如何。”
势力之交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张耳陈余传赞》:“势力之交,古人羞之。”
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功成名就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进道若退 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。”
倦鸟知还 晋·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
目不斜视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都是目不斜视,俯首而行。”
绘声绘影 清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第五卷:“绘声绘影,字字阴森,绿人毛发,真乃笔端有鬼。”
欺善怕恶 明 杨柔胜《玉环记 韦皋别妻》:“田舍翁住在山圪落,恃老无端多凶恶,我每反被相辱没,欺善怕恶,欺善怕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