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徐灿的诗 > 踏莎行·初春

踏莎行·初春

[清代]:徐灿

芳草才芽,梨花未雨,春魂已作天涯絮。晶帘宛转为谁垂,金衣飞上樱桃树。

故国茫茫,扁舟何许,夕阳一片江流去。碧云犹叠旧河山,月痕休到深深处。

踏莎行·初春鉴赏

  “芳草才芽,梨花未雨”,八字写初春景象,神貌毕至。这是春愁还远未滋生的时节: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”,“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”,骚人墨客准备好了无数瑰丽的辞藻来讴歌美丽的春日,可徐灿笔下却是一片萧瑟伤情。“春魂已作天涯絮”,“春魂”写其悲凉,“天涯絮”则隐隐逗出“山河破碎风飘絮”之感,其实乃是心造的幻境。惟有此幻境,“晶帘宛转为谁垂”之疑惑、“金衣(即黄莺——作者按)飞上樱桃树”之跌宕就别有意味,预示着在词人的心中,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初春。

  故国沦亡,身世浮沉,作者和她的丈夫应该选择“永忆江湖归白发,欲回天地入扁舟”(李商隐《安定城楼》)之路,可是那一叶扁舟又在哪里。赵宋遗民张炎曾写道“空怀感,有斜阳处,却怕登楼”(《甘州》)的凄恻词句,而徐灿面对的仍然是那一轮夕阳,天上碧云,层层叠叠,依稀做出旧日山河的模样,那无情的月亮不要照到山河深处,免得清晰的呈现出残山剩水,令人痛伤!这就是徐灿笔下的初春。

  词的上片景中寓情,下片情中带景,章法井然,笔致蕴藉,传达出沉郁悲凉的时代感觉,因而获得高度评价。如谭献《箧中词》云:“兴亡之感,相国愧之”,带入陈之遴,所评极精审;又如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赞其末二句云:“既超逸,又和雅,笔意在五代北宋之间”,亦得个中三昧。

徐灿简介

唐代·徐灿的简介

徐灿

徐灿(约1618-1698),字湘苹,又字明深、明霞,号深明,又号紫言(竹字头)。江南吴县(今苏州市西南)人。明末清初女词人、诗人、书画家,为“蕉园五子”之一。光禄丞徐子懋女,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。从夫宦游,封一品夫人。工诗,尤长于词学。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、兴亡之感。又善属文、精书画、所画仕女设色淡雅、笔法古秀、工净有度、得北宋人法,晚年画水墨观音、间作花草。著有《拙政园诗馀》三卷,诗集《拙政园诗集》二卷,凡诗二百四十六首,今皆存。

...〔 ► 徐灿的诗(97篇)

猜你喜欢

桃花

唐代罗隐

暖触衣襟漠漠香,间梅遮柳不胜芳。数枝艳拂文君酒,
半里红欹宋玉墙。尽日无人疑怅望,有时经雨乍凄凉。
旧山山下还如此,回首东风一断肠。

附宽河书后寄周仲鼒父子二首 其一

董纪

始终情意两蹉跎,离恨虽多话亦多。只有茜溪溪上月,照人一直到宽河。

姜明德医学录任满诗用美之并以医之利害语之

元代叶颙

丈夫生世六尺躯,饥餐渴饮当及期。目观鼻嗅耳司听,各职乃事尔勿离。

喜怒哀乐无妄施,威赏之柄不倒持。雍容进退动合宜,天其相汝百福随。

贺新郎 萧山县署赘婿词

清代毛奇龄

正河阳花满。秋水芙蓉,艳红如剪。赘婿淳于千里至,早已题诗齐苑。

喜今日、光生银管。古署催妆开锦席,看一堂、紫罽铺香软。

赠揭景哲茂才别

元代范梈

司揭本楚官,子孙以官氏。揭阳汉建侯,氏实出于史。

同源而异流,流各昧其源。泛舟在中河,安得穷昆仑?

送慧上人之九顿岭 其七 赠刘元善

刘崧

故人东去维扬日,学士亲题送别诗。一代风流嗟已矣,十年漂泊更何之。

久传大府承簪笔,犹滞沧江理钓丝。寂寞旧游临汝曲,秋风雕鹗起遐思。